每日看点!382件文物文献首次汇聚二十世纪初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展
原标题:382件文物文献首次汇聚二十世纪初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展
作者:王伟伟
(资料图)
近日,“二十世纪初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展”在国家典籍博物馆开展。次展览首次将分藏于各处的珍贵文物文献汇聚一堂,是迄今为止“四大发现”主题相关文物文献最大规模的展览。
展览共分为“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遗书”“明清档案”四个专题,集中展示了国家图书馆藏甲骨、敦煌遗书,甘肃简牍博物馆藏汉简,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明清档案等多种类型的珍贵文物文献共计249种、382件。
殷商甲骨文、居延汉简、敦煌遗书、明清内阁大库档案是20世纪初中国古文献的“四大发现”。四大发现”的相关文物,有的收藏于国家图书馆,有的收藏于各地博物馆、研究院,还有的收藏于相关档案保管机构。
“殷墟甲骨”展厅展出的甲骨。此次展览,观众可在国家典籍博物馆一站式了解中国典籍发展历程中的各种载体及丰富的装帧形式,透过古文献近距离感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月17日,观众正在“敦煌遗书”展厅参观展览。“敦煌遗书”专题由“世界的敦煌”及“敦煌的世界”两部分组成,讲述敦煌遗书的发现与流散经历,回顾敦煌遗书在全世界的保护、整理与研究概况;重点展现敦煌遗书在不同时期的内容。
“居延汉简”展厅展出的汉代书简。
“居延汉简”专题包含“有册有典”“流沙坠简”“居延汉塞”“大漠孤烟”“手不释卷”五单元。
2月17日,观众正在“明清档案”展厅参观展览。“明清档案”专题分为“秘档寻踪”“珍档集萃”两部分内容,主要介绍明清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阁大库档案的流散与重聚过程,以及对其的重视与研究。
展览设置了“立体画卷”“姓属林”“模拟占卜场景区”等,利用空间立体复原以及声光电相结合的手段,呈现震撼、绚丽的视觉效果,带给观众全新的体验。
“殷墟甲骨”专题分为“重现的文明”“神秘的文字”“神奇的王国”“探索的旅程”四个单元。
通过甲骨实物展示、考古发掘资料图片、相关研究成果集锦等,探寻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突出甲骨文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大意义。
此次展览不仅是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研究院之间打破馆际、行业资源壁垒,突破地域限制,整合优质文化资源,共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溯源中国历史,探索中华文脉的一次圆满联动,更是发挥各自优势,同心协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新尝试。
据了解,展览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敦煌研究院、甘肃简牍博物馆、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联合主办。(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王伟伟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