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丨千年驼铃古道焕发新生机-每日信息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资料图】
原标题:北京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引题)
千年驼铃古道焕发新生机(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李逸萌 周子元
“‘古道斯存’的意思就是‘古道’存于此地。这里原来是咱们模式口的老爷庙,是经过抢救保存下来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在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的模式口大街78号门前,身穿红色马甲的模式口村社区工作人员任媛笑意盈盈地指着古香古色的门匾向记者介绍,“在这里,不仅有模式口历史文化民俗陈列馆,还有文创咖啡厅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沉浸式的体验空间。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模式口大街的现状是对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这句话的生动注解。”
模式口大街古称驼铃古道,旧时商贾云集,在明清时成为京西煤炭等矿产、口外皮货的交通要道。曾经,游商往来穿梭,驼铃声、叫卖声绵延不绝,老舍笔下的骆驼祥子就从这条街上走出。随着时代发展,商道逐渐没落,而由于缺乏有效治理,古街风貌一度遭到破坏。
任媛向记者亮出了一张老照片,展现了模式口大街7年前的模样。“模式口大街从东头到西头总共1500米,开车穿行却可能需要两个小时,自行车车把都在‘打架’。这儿支一个摊,对面还有一个摊,中间还有游商拿着东西在卖,根本过不去。”任媛说,那时候,大街上一度被围得水泄不通,遇到紧急情况,消防、救护等车辆无法顺利进入,垃圾运输、供水等问题也让街道的面容“日渐黯淡”。
2016年,石景山区全面启动模式口大街修缮改造工程,先后完成了架空线入地整治、沿街房屋外立面修缮,开展了住户有线网络、水网改造,恢复古街风貌,推动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改造。
如今,记者走在模式口大街上,脚下的柏油路面干净整洁,大街两侧槐树苍劲、青砖古朴,创意商铺与传统民居和谐共存,骆驼、石磨等具有京西特色景观遍布,行人车辆来来往往,既有居民在此生活休憩,亦有游客慕名前来参观。2021年,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入选“十大北京最美街巷”,2022年获评“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项目”。
按照“文物保护是核心,环境整治是前提,有机更新是遵循,民生改善是重点,业态提升是关键”的顶层设计,模式口村社区所属的金顶街街道通过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充分发动群众共建共治共享,推动城市有机更新,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改造过程中,模式口村社区借助居民力量,激发大家参与社区街道共建共治共享的热情。通过设立“老街坊”议事厅,协商梳理了民生热点难点问题百余个。成立“老街坊”巡逻队、劝导队,在疏解整治和环境整治中带头劝导调解,还在疫情防控和街区重要保障时期上岗巡逻,为社区共治作出贡献。
为了更好地宣传京西古道文化,把模式口的历史文化讲活,传播给五湖四海的游客,模式口村社区还召集志愿服务队伍骨干,精心设计了一条5个固定讲解点的游览路线,于今年3月成立了“模式口驼铃古道志愿讲解团”。
“我是模式口村土生土长的,是一名老党员,也是一名退伍军人。我们志愿讲解团要把文化讲出去,让更多人走进模式口、了解模式口。”今年62岁的讲解团成员胡瑞起自豪地表示,要在讲解团发挥余热。
金顶街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张超告诉记者,模式口大街西口修缮整治工作正在进行中。截至目前,已有10处完成修缮,5处正在修缮或准备修缮,4处在洽谈中,下一步将持续推进西口修缮整治工作。“接下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推动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改造,增进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张超说。
历经沉浮与蜕变的千年驼铃古道,如今正焕发着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