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合作特展亮相清华艺博 勾勒中日文明交流图景-当前时讯
原标题:中日合作特展亮相清华艺博(引题)
勾勒中日文明交流图景(主题)
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 邹雅婷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模仿中国铜镜式样、纹饰的日本仿制镜,日本奈良古寺遗址出土的唐三彩兽足,记载日本遣唐使经历的井成真墓志拓片……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近日举办的“跨越两国的审美:日本与中国汉唐时期文化交流”特展上,种类多样的文物勾勒出中日文明交流图景。
202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清华大学与日本奈良县政府联合举办此次展览,向观众展示源远流长的中日文化交流史。展览汇集了来自日本奈良县立橿原考古研究所等机构的100余件(套)与中国相关的文物,其中有诸多首次出境日本的珍贵文物,同时还展示了中国文博机构收藏的数十件与日本相关的文物。
展览分为“倭人的姿态”“倭国与中国”“日本国的成立”“祈祷的样态”“大和的地宝”“中国视角的日本”6个单元,追溯古代日本国家发展进程,梳理中日两国悠久的交流历史。
“倭人”是“日本国”建立前中国对日本人的称呼。“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汉书·地理志》中的这段文字是中国正史中有关日本与中国外交的最早记载。公元前1世纪左右,日本列岛正处于弥生时代,倭人横渡大海,远赴中国。
展览中有一块东汉末年的楔形墓砖,出土于安徽省亳州市曹操宗族墓群元宝坑一号东汉墓,砖上刻有与日本相关的字样,对研究中日文明交流具有重要价值。
自弥生时代至古坟时代,大量的中国制铜镜被船载至日本。在日本,模仿这些舶来品生产的铜镜被称为仿制镜。与从中国进口的铜镜相比,仿制镜的纹样和铭文有所简化,还有一些带着日本特有的铃铛。三角缘龙虎镜是日本古坟时代铜镜中较具代表性的作品,以龙虎形象取代了中国铜镜中常见的神兽图案。奈良县天理市下池山古坟出土的连弧纹镜,是以东汉连弧纹镜为原型制作的特大仿制镜。此镜直径37.6厘米,铸造精良,毫不逊色于中国铜镜。从附着的纤维可以看出,它被收纳在一个荷包形镜袋中,埋于专用小石室内,在陪葬品中受到特别待遇。
7世纪初至9世纪末,日本曾4次遣使入隋、十几次遣使入唐,掀起了一波又一波中日文化交流的高潮。展览中呈现了多幅陶板复原高松塚古坟壁画,壁画中的四神图、星宿图和人物群像是中国隋唐墓葬壁画的常见题材。高松塚古坟是7世纪末至8世纪初建造的,位于奈良县高市郡飞鸟历史公园内,古坟中的壁画是日本国宝,其绘画内容明显表现出中国文化的影响。
展览中还能看到奈良县樱井市安倍寺遗址出土的唐三彩兽足,年代为8世纪,与之并列展出的是同时期的奈良三彩小壶、奈良三彩底托等。色彩鲜艳的唐三彩被带到日本,日本国内工匠模仿唐三彩烧制出奈良三彩,其产地主要在平城京及其周边地区。
中方展品中也有不少值得关注的文物。河南洛阳龙门神会墓出土的唐代鎏金青铜柄香炉,与日本正仓院所藏赤铜柄香炉形制几乎一致。神会是禅宗六祖惠能晚期弟子,被尊为禅宗七祖。禅宗于12世纪传入日本,对日本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据介绍,此次展览是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继2018年“西方绘画500年:东京富士美术馆馆藏作品展”以来第五个中日合作的国际交流展览,展期将持续至12月4日。